1. 首页>>健康

首届养老专业本科生“丝滑”就业的启示

据《中国青年报》报道,2020年9月,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“养老服务管理”专业并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。四年后,今年两校共迎来近100名本科毕业生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首届32名本科毕业生中,除个别同学选择出国深造、继续学习养老领域知识外,大部分同学都将进入养老行业工作。山东女子学院首届64名本科毕业生中,有几名同学选择考公或跨专业考研,其余约九成同学有望留在养老行业。

这与当年舆论的预测有很大的不同。对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,当年不少人认为,报考该专业的学生,大部分是为了获得一张本科文凭,本科毕业后很少有人会留在养老行业。还有人认为,养老服务管理就是进行家政服务,读本科再去从事家政服务是浪费。

首届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养老行业表明,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一些传统行业。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发展养老行业需要大量现代化养老服务、管理人才,而高校开设养老相关专业,要摆脱学历导向,而以就业为导向办学。这不但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还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与升学。

当前,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存在学历导向和升学导向,有的本科专业毕业生考研报考率高达90%以上。有人认为,很多学生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才选择考研,这和学校的培养模式和导向有关。如不少学校在学生一进校时,就告诉学生要考研,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学历身份,而且本科教学也围绕考研展开,没有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等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、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培养方式与内容。

正是基于此,在2019年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,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、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时,部分舆论对大学开设本科养老专业并不看好。有人认为,学生报考养老专业不会踊跃,虽然养老行业的人才需求旺盛,但不少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会选择考研,而不是到养老行业就业。

客观地说,在养老本科专业招生的前一两年,考生报考确实不踊跃,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,有的学生甚至是被调剂进养老专业,但是,这一情况很快就发生转变。一方面,考生、家长意识到,养老服务并不是就是照顾老人饮食起居或当保姆,而是涵盖了服务老年人的教育、文旅、金融、保险、医疗器械、数字平台、住宅适老化改造等领域。正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所说,在养老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,“都有年轻人大展拳脚的空间”。

另一方面,大学的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,坚持了正确的人才培养定位,就是培养满足养老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,因此坚持开展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办学。据报道,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首届养老专业,在专业课老师的安排与牵线下,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养老机构实习,从基础的护理岗做起,逐渐过渡到运营管理岗,从而了解整个机构的运营方式。这对学生认识养老行业、职业,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近年来,很多大学生虽然关注未来的就业,但对行业、职业的认识往往源于道听途说,并不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,也不清楚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。一些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,盲目追逐热门——在很多考生眼里,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就是典型的冷门专业。实际情况是,从就业市场的人才供需角度看,养老服务等专业才是真正的热门。

总之,要转变大学生和社会对“养老服务管理”等专业的认识,需要大学紧密跟踪相关行业发展,真正办出专业特色,给大学生高质量的专业教育,让大学生毕业后能够“丝滑”就业。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youchang928.com.red/765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